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15日电 (马爱彬)秋阳正暖,玉米金黄。正值秋收大忙时节,玉米陆续成熟进入收获期,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一望无际的金色田野里,处处是抢收的忙碌和热烈,规模化的机械收割为玉米应收尽收、颗粒归仓“保驾护航”。
在民勤县重兴镇东风村的高标准农田内,多台玉米收割机和运输卡车来回驰骋、紧密配合,所到之处,刀具银光闪烁,转瞬间将大片的玉米收割,并通过传输带将脱粒好的玉米装入车厢里。“摘穗、脱粒、粉碎秸秆等操作行云流水,既节省时间和人力,又降低成本,同时还能最大程度减少收获过程中的额外损耗。”重兴镇政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潘雅捷介绍说,高标准农田补齐了农田基础设施短板,大大提升了土地的机械化耕作水平和产出效益。
近两年来,重兴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生态实践,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,将碎地变整田、小块并大块、坡地变平地、劣地变沃土、分割变联通,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、农业机械化发展、新技术推广应用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创造有利条件。同时,推进田间工程节水改造,推广低压管道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,拧紧节水“龙头”,变“浇地”为“浇作物”,让玉米少“喝水”、多产粮,助推乡村振兴,促进农民增收,实现“粮食安全、生态节水、农民增收”共赢互促。
东风村连片玉米农田仅是民勤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民勤县极探索创新“高标准农田+”模式,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、美丽乡村建设、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紧密结合,不断补齐农业发展短板,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,有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将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打造成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增绿的“标杆”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而有力的支撑。
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,民勤县着力调优农田生态格局,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,深入实施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精心算好耕地账、节水账、生态账,统筹规划田间道路、水利灌排、林网防护、电力配套等工程项目,将各项目进行合理归并、互补,促使高标准农田内的田、路、井、渠、电、林等基础设施全面达到高标准,建成的示范区内基本形成“田成方、林成网、渠相通、路相连、机可耕、便管理”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,极大的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推动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,让生计农业转型为品牌农业。
“民勤作为传统农业大县,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基础支撑在‘三农’,潜力后劲也在‘三农’。”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介绍说,民勤县发展绿色农业条件得天独厚,素有“沙海绿洲、金色粮仓”之称,在让高标准农田成为旱涝保收的“稳产田”“高产田”的同时,积极延伸“产业链”、提升“价值链”、打造“供应链”,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。
“下一步民勤县将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,完善农田基础设施,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,推广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,提产提质。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,增加附加值。拓展销售渠道,加强品牌建设,提高市场知名度与竞争力。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,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”陈芳说。
据介绍,今年民勤县玉米种植面积达25.46万亩,预计产量达13.94万吨。(完)